伊朗阿富汗遊記(三)

陳俞靜
Jul 10, 2021

--

故事線帶到那次旅程到最後兩個禮拜,我們在Kabul,阿富汗的首都,20歲生日的前幾天,打包行李,準備一早往機場去。

搭著小型飛機,大概二十個人上下的載客量,一小時左右的短程飛行,依然附著飛機餐,麵包、奶油、水果,是我在阿富汗最期待的目的地,Bamiyan還有Band-e-amir國家公園,忘了是在哪頭和host見面,他帶我們到路上市集逛逛,那裡的顏色是大地色系,房子、馬路還有後頭的大山,路上的人們穿著傳統的服飾,host帶我們到街上的餐館吃飯(回想的時候只恨當時不認真拍照做紀錄,雖然一部分在街上我也不太敢突兀的拿出手機拍照),印象中,主食大多是肉和米,沒什麼新鮮的青菜類,但滋味依然很好。

Bamiyan位在絲綢之路上,有座刻鑿在山裡的大佛像,2000年初塔利班出現,摧毀了佛像,我們看見的已經是空蕩蕩的山凹,在七零年代,Bamiyan是嬉皮們從歐洲往印度必經的道路,那時候的西亞不在極權主義的統治下,找資料時候看見好多嬉皮們的老照片,奇妙的風景,和現在人們對阿富汗的印象截然不同。吃飽飯後的我們就到這裡走走,買了門票,大佛好幾層樓高,旁邊的洞穴樓梯往上延伸、互相流通,是以前僧侶們苦行的地方,佛像和山的前方是一大片平坦的空地,年輕的孩子們在這裡踢足球嬉鬧,我和E就坐在一旁不遠處看著他們玩耍。

晚上host找了兩個堂兄弟一起吃個飯(應該也是餅),和host比起來,他們的年齡和我們比較相似,二十左右,雖然語言並不大通順,但我們相處得很愉快,那天是我十九歲的最後一個晚上,煩惱自己即將不再是任性青少女了,我們在門口生了一個小營火(因為我喜歡,很任性),然後播了一些音樂,用僅有的單字試著溝通聊天,雖然是八月,但bamiyan是在海拔很高的地方,所以夜晚還是很清冷。

第二天一早,我們把大行囊留下,把必需品放進輕便的小後背和隨身腰包,坐著host的車轟隆隆的往國家公園去,這是這趟旅行我最期待的地點,任性地給自己的生日行程,遺世獨立的大湖,我和E要在那裡露營三天兩夜,雖然說是露營,但就像台灣那種套裝露營,有個老伯伯,像是一個只有屋頂的鐵皮屋嗎,架了幾個帳篷,提供我們被子,只要付錢就好,還可以付錢給老翁,買到餅或是蛋組成的簡單餐點。伯伯給了我們一大疊的毛毯,剛開始還覺得有點好笑,但半夜把我們吹醒的冷空氣才知道當初是認真的,後來兩三天晚上我們都一起整理床,一起把十五件毛毯疊好,窩進去裡頭才能安心的睡覺。

右邊白色的是睡覺帳篷

白天的時候我們兩個就到處去冒險走走,太陽很大,儘管還要穿著chador溫度還是很宜人,我們那幾天都會到外圍的一條小河流沖洗,那是剛到band-e-amir時,host跟我們說的地方,他說人們要洗澡就到河或湖里頭沖一沖,那條小溪深度不深,大概到我們的胸口,穿著背心和貼身衣物下去沖一沖,剛開始我們愚笨不會游泳的身體,總會把腳下的沙踩地在水裡到處飛揚,要過一陣子等到細沙又沉到溪底,幾次循環後,我們慢慢抓到竅門,舒爽了之後,就到岸邊,躺在Chador上稍微讓太陽和風把我們吹乾,那是僅有的沒有chador的放風時間,把我們準備的食物和點心拿出擺好(可能還是餅),享用風光明媚的野餐,用火柴點燃剛捲好的菸草,二十歲生日快樂。

也是當地人的度假勝地
划船的名勝點
那幾天洗澡的地方
某一次看到當地男生剛沖完,離開後偷偷換我們去

--

--

陳俞靜

把服裝系學生的碎念打成文字記錄下來